隨著“中國制造2025”的推進,“機器換人”成為大勢所趨,這也使得中國機器人連續四年蟬聯銷售量高。各地紛紛把機器人產業放在優先發展的?! ∶绹鴩H數據公司近日發布的報告顯示,中國(內地)仍將是世界大和發展快的機器人技術市場,在機器人技術方面的支出將占全球支出的30%以上。預計中國在2020 年的機器人技術支出將達到594 億美元,比2016 年的246 億美元的估算支出增加一倍以上。 而與這“火熱度”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在中國龐大的機器人消費市場中,本土品牌機器人僅占4%,國產機器量關鍵零部件依靠進口?! ∧壳?,全國已建成和在建的機器人產業園區超過了40 個,機器人企業的數量超過了800 家。但實際情況卻是這800 多家企業里面,將近一半企業是沒有產品的空牌子,剩下的一半企業里將近70%-80%是在代理別人的產品,真正能自己生產零部件或機器人產品的僅100 家左右。雖然數量可觀,但在行業內有影響力的企業幾乎沒有,行業發展散亂。整個產業鏈呈現出“下游龐大,中游分散,上游缺失”的特點?! ×硗猓瑖鴥妊睾3鞘屑娂娡瞥纭皺C器換人”的思想,雖然機器人暫時提升了傳統制造業,卻又誕生了一大批新的傳統機器人企業,三五年之后將再次面臨新的產業轉型升級壓力?! 皺C器換人”計劃沒有將機器人的市場需求與產業培育有效結合,這大大了中國機器人的產業發展。 因此,事實上,在整個中國機器人產業繁華的背后,大部分國內機器人企業還是在低端掙扎。而之所以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被國際巨頭占據,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減速器、伺服電機、控制器等核心零部件“受制于人”,大多依靠進口,從而使得國產品牌機器人成本相比國外品牌機器人并無多大優勢。 就當前市場來看,國內機器人企業的產品主要是以直角坐標機器人為主,處在產業中低端,創新以及生產應用水平與國際先進企業差距太大。強烈的反差也無時無刻不在提醒我們核心技術與關鍵零部件與發達國家的差距依然很大。發展工業機器人突破機器人核心零部件技術這一關鍵難題?! ≡谛袠I布局方面,被譽為“制造業皇冠頂端的明珠”的機器人,自然也會是其他所青睞的對象。當前,不少國際機器人企業已準備和中國企業合作在中國設立生產,為即將到來的機器人需求大幅增長提前布局。如果國產企業不在核心技術上突破,很可能出現“中國的扶持政策,火了國外的企業”。更讓人擔心的是,弱、小、散企業叢生,會不會讓新興的機器人產業在高歌猛進中快速跌入低端產能過剩的魔咒? 若僅憑同質化低端擴張,而不追求高端突破,國產機器人產業和應用的未來都可能困境。對此,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司司長李東提醒,發展機器人產業,不是要追“風口”,而是要攻“關口”,選準產業的瓶頸進行突破。盡管機器人產業很熱,但在發展時一定要保持冷靜的頭腦?! ?來源:高工機器人網)
機器人發展的三大趨勢: 一是軟硬融合。機器人軟件比硬件更為重要,因為人工智能技術體現在軟件上,數字化車間的軌跡規劃、車間布局、自動化上料都需要軟硬件相結合。因此,機器人行業的人才既要懂機械技術,又要懂信息技術,尤其是機器人的控制技術。二是虛實融合。通過大量仿真、虛擬現實,能夠把虛擬現實與車間的實際加工過程有機結合起來。三是人機融合。人、機器和機器人這三者如何有機融合值得業界的深入思考?! C器人發展的七大路徑: 1,從串聯機器人到串并混聯的機器人。早的機器人以串聯居多,隨著市場的發展既要用到串聯的又要用到并聯的機器人。串并混聯機器人同時具備并聯結構的剛性強和串聯結構的控制空間大的優點。2,從剛體機器人到剛柔體機器人。通過柔體機器人的末端或者本體實現可達性和靈活性,利用柔性機器人可以在航空構建上解決鉆孔和打孔的難題。3,從單機器人作業到多機器人協同工作。在制造空間的分布性、功能的分布性、任務的并行性,以及任務作業的融觸性受到制約,構建數字化車間或智能化車間的空間是有限的,并涉及到執行任務的先后時序問題,因此憑借單臺機器人是不能達到目的的。4,機器人技術與物聯網技術相結合。通過工業機器人和物聯網的結合,催生出智能柔性的自動化裝配焊接。通過物聯網,工業機器人具有感知的能力,也就是具有了視覺、觸覺,能夠實時采集生產過程中的各種數據。5,虛擬現實結合。虛擬現實結合系統可以降低對機器人依賴,降低生產成本,提效率高,進一步消除機器人的隱患。通過虛擬現實的模擬,機器人的每一個軌跡和位置,都能在使用者的預料和控制當中,防止出現意外。6,機器人技術與模式識別技術的結合。模式識別用于機器人的檢測特別有效,機器人在加工零件時,能夠檢查出有沒有質量的瑕疵、不符合的技術條件等。7,機器人技術與人工智能的結合。機器人與人工智能相結合后,機器人將不再被固定在圍欄內,而是人機協同與人機融合。這是機器人本質的特征,但是真正要做到這一點,難度還很大?! ⊥茝V機器人的四大障礙: 1,三個密集型制造模式。三個密集型指勞動力密集型、資源密集型和污染密集型。改革開放三十年以來,制造業取得了很大的發展的同時,制造業也存在很大的問題。2,仿制為主的技術路線。改革開放以來,浙江、江蘇、廣東、山東沿海經濟發展比較快,但是大部分企業的產品都是仿制為主。在經濟短缺的時候,塊狀經濟起了很大的作用,解決東西短缺的問題。但是現在市場經濟成熟了,幾乎每個行業都有出現了產能過剩的問題。3,低價競爭的營銷策略。很多企業低價格作為大優點,性能價格好就是賣得便宜。例如,這個產品遵循仿制為主的技術路線,當產品生產出來可以賣100 塊時,過了半年,旁邊一個廠生產出來就可以賣80 塊,再過半年另一個廠生產出來賣60 塊,等到賣60 塊的時候誰都沒有錢賺。制造業存在的困難很大程度是低價競爭的營銷策略造成的。4,粗放型車間管理。很多企業還屬于粗放型的管理方式,用機器人根本解決不了問題。這不是機器人的問題,是精益生產的問題?! ?來源:新戰略機器人網)
杭州認知攜手Watson,首創國內多項人工智能在腫瘤診療領域的應用模式,沃森進入中國屆滿一年,作為Watson 在中國核心戰略伙伴,杭州認知一年內完成多項全國首例的成就,并且杭州認知沃森智能應用云平臺迅速落地全國,敲開人工智能輔助診療勢不可擋的未來?! 『贾菡J知在IBM Watson 的基礎上進行深度開發,打造沃森智能應用云平臺,逐步整合沃森全產品線,并根據國內醫院不同的診療需求進行定制化調適,以符合國內醫院實際臨床應用,此平臺在5 月18 日中國衛生信息技術交流大會中亮相,即受到國家衛計委領導金小桃主任的關注與指導,成為大會中受矚目的人工智能醫療產品之一。身為國內人工智能輔助診療企業,杭州認知在一年之內創造出多項全國首創的合作項目,成為國內發展人智能醫療應用的基礎?! ?來源:中國機器人網)